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80后海归放弃高薪,回乡种树养鹅,他图什么?

    信息发布者:hbzdsccwt
    2017-04-02 17:00:52   转载

    致富丨80后海归放弃高薪,回乡种树养鹅,他图什么?

    2017-04-01 农业网

    中国农业行业最大自媒体学习平台,超过2亿农业人的致富生态圈,定时发布企业盈利案例,最新政府扶持补贴政策,普及全球前沿农业技术知识,融资技巧、农产品销售对接,引领企业“互联网+”落地实施!是业界公认的农业自媒体大号,是农业人士的必备内参!点击上面蓝字“农业网”一键关注!!!

    漫漫人生路,有无数的选择,但紧要处只有几步。不同的选择,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。本期的主人公刘晓选择放弃高薪,回乡种树养鹅。对于他的选择,你怎么看?



    让我们来做个假设:倘若你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,通过努力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景观设计专业,本科毕业后又继续出国深造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录取,获得硕士文凭之后又成为英国皇家园林设计师协会的会员,凭借这个名头可以在英国拿到每年6万英镑(50万人民币)的年薪,当拥有了这一切的条件之后,你会怎样安排接下来的日子?

     

    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,但刘晓的选择却是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一个。当拥有了这一切之后,刘晓放弃了留在英国给女王设计花园的机会,回到青岛即墨,当起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。


    因为一首歌 他回青岛当起了农民

    (刘晓)


    刘晓的农场位于即墨龙泉街道梁家屯村,我们驱车从市区出发,靠着导航和一路打听几经周折才找到。首先出来迎接我们的是刘晓养的2300只大鹅,离农场百米开外就能听见它们“叭叭”的叫声。在一群白鹅中间,刘晓穿着一件红色的冲锋衣跑出来开门。

     

    头发乱得一绺一绺的像是特意抓出的造型,一双棉鞋上也沾满了泥,红色的冲锋衣里还裹着件羽绒服,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过刘晓的情况,任谁也想不到他是留洋回来的。

     

    好好的一个海归金领,怎么就当起农民了?刘晓笑着拿出了马扎,招呼着我们坐下,“故事有点长,咱坐下说。”


    (刘晓和他的鹅)


    刘晓回青岛当农民的这件事儿要从他在英国工作的那年说起。2013春节,刘晓一个人住在他在谢菲尔德的公寓里,独在异乡,自己煮了碗面就当是欢度春节了,就在刘晓吃面的功夫,楼下传来了阵阵歌声。

     

    “洋装虽然穿在身,我心依然是中国心,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……”

     

    “当时觉得楼下那些唱歌的特别傻。”刘晓话是这么说得,但几口面下肚,眼泪就掉下来了,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流泪,现在回想起这个事儿,当时脑袋里怎么想的,自己都记不清了。

     

    刘晓说,后来他洗了把脸,穿上衣服跟着那群他认为特傻的人一起唱完了《我的中国心》,再后来他就有了回国的计划。

     

    “你回去一年能赚50万么?”在回国之前,刘晓跟自己的铁哥们在酒吧聊了个通宵,兄弟的话很现实,目的也是想让刘晓认清现实。

     

    “你要替孩子想想,这里环境好一些,将来孩子可以在这里爬树、去河里捉鱼,可以光着脚跑在草地上,也不用担心吃的有问题。”刘晓说,他哥们说得都对,但自己就是想回国,也让中国的孩子也过上同样的生活。第二天刘晓酒还没醒,就订好了回国的机票。


    同学看到地里的刘晓 心疼哭了


    (树苗旁边的集装箱房子,是刘晓刚来时的住处,随着工程量增加,他增加了很多这样的集装箱)


    回国之后干什么?刘晓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专业,他大学学的是景观设计,擅长生态修复,有着国外学习回来的技术,刘晓想到了在自己的家乡青岛建一座生态公园,来改造家乡的山水。

     

    “青岛其实是个缺水的城市,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,不到伦敦的三分之一。”根据前期调研,最终刘晓在即墨承包下了800亩农田,在这里种上了雪松和红枫,还养了2300多只大鹅,完全是散养,让大鹅来吃杂草,再用鹅粪为树上肥。

     

    今年是刘晓承包农田的第三年,他的雪松林已经初具规模,每棵雪松已经有一人多高,这里面刘晓付出了多少辛苦,旁人很难体会。



    (正在修剪树枝的刘晓)


    刘晓说,为了包下这块地,以及购买树苗、农用机械、为树林铺设滴灌管道,前前后后他已经砸进去了200多万,这里面有他在英国赚的第一桶金,也有父母、朋友的投资。

     

    现在,刘晓每天都住在自己的地里,卧室、办公室全是集装箱改成的,冬天天气冷,他就在集装箱周围裹了一层毛毡来挡风,生态园里没有淋浴设备,刘晓几乎一个星期也洗不上一次澡,好几天也没法洗头,有时候过去的同学找他来玩,他都担心熏着人家。

     

    “这已经比去年好多了。”刘晓说,刚来这里的时候,住的还是帐篷,包括现在一直用的都是旱厕。第一年,刘晓有个同学来看他,看见刘晓的生活之后,这伙计直接哭了,走了之后给刘晓寄了台iPhone6Plus。这算是刘晓这几年来添置的唯一一件私人物品,包括衣服在内,刘晓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五六年前买的了。

     

    “再过十年,我一定成功”


    (正在包装鹅蛋的刘晓)


    费这么大劲,刘晓的生态园到底是干嘛的?怎么盈利?刘晓说,现在盈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,根据他的预期,赚钱应该是十年后的事儿。

     

    其实在刘晓的计划里,他的800亩土地将来会是一座生态公园,公园里有雪松、红枫,也有散养的鸡鸭鹅,一方面树林可以为周边的工业区带来新鲜的空气,另一方面通过树林建立起来的小型生态系统,可以提供真正的原生态的食材,也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来亲近大自然。


    (看着自己的大鹅和林子,刘晓开心得像个孩子)


    “我现在就是数着日子过,挺过去一天就离成功近一步。”刘晓给自己项目的时间是十年,十年之后,他的雪松和红枫就都长成材了,而生态公园的运作也会进入进入正轨。但在这之前,刘晓已经把自己的全部家当“种”进这800亩土地里。

     

    现在刘晓的生态公园卖鹅蛋算是唯一的进项,每天早起喂完鹅之后,刘晓会提着个篮子去林子里捡鹅蛋,也就是在这一刻能让他忘记生活中的种种不开心。“这才三年,我的林子里已经有20多种鸟,甚至还有小刺猬和小黄鼠狼,啄木鸟城里都见不着了吧,但是我这有。”看的出来,刘晓对自己这三年来的努力,很是满意。

     

    刘晓说,这片林子是他的全部心血,既然带不走,那就永远留下。

     

    来源:青岛新闻网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